為何世界對煤炭的依賴短期內難以終結
2025-11-09
中國煤炭經濟研究會
中國煤炭經濟網
據“油價網”(OILPRICE)11月3日發(fā)布的信息顯示,盡管全球許多國家承諾從化石燃料轉向可再生能源,但用于發(fā)電的煤炭使用量再次上升。
由于煤炭被稱為“最臟的化石燃料”,多個國家政府承諾在未來幾十年內削減煤炭生產和使用。
隨著各國逐步擴大可再生能源領域以向綠色能源轉型,煤炭正越來越多地被污染較小的化石燃料(如天然氣)所替代。然而,盡管在替代能源方面做出了重大承諾并進行了大量投資,煤炭的使用量仍然居高不下。
2024年全球煤炭使用量升至歷史新高,這可能會對全球變暖產生負面影響。
多年來,世界各國政府一直在出臺旨在減少煤炭使用的政策,以幫助應對氣候變化。
而據最近發(fā)布的《氣候行動年度報告》(State of Climate Action)顯示,盡管隨著全球可再生能源容量的增加,煤炭在電力生產中的占比有所下降,但去年整體電力需求的增長仍然導致用于發(fā)電的煤炭使用量增加。
2024年,全球煤炭需求較2023年增長1.5%,達到87.9億噸的歷史新高。
這一增長主要由亞洲的新興經濟體推動,尤其是印度和中國。印度的煤炭使用量增加4500萬噸,增長4%;中國煤炭需求增加了8200萬噸,增長1.7%;印尼和越南的煤炭需求也有所上升。
與此同時,歐盟的煤炭使用量減少了4000萬噸,降幅為11%;美國減少了1400萬噸,降幅為4%,原因是許多燃煤電廠退役,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增加。
隨著歐洲和北美國家減少對煤炭的依賴,其他地區(qū),尤其是亞洲,預計在未來數年仍將高度依賴煤炭。中國、印度以及東南亞國家聯盟(ASEAN)國家貢獻了2024年全球約77%的煤炭需求。
燃煤發(fā)電是全球煤炭需求的主要推動力,2024年也達到了創(chuàng)紀錄的約10766太瓦時。與此同時,鋼鐵生產中煤炭的使用量保持相對穩(wěn)定。中國對全球煤炭消費有著重大影響,其煤炭使用量比世界其他地區(qū)總和還要多約30%。其中大部分煤炭用于為其龐大的制造業(yè)提供動力。
該報告指出,盡管許多政府正在努力減少對煤炭的依賴,轉而采用可再生能源,但世界向可再生能源轉型的速度還不夠快,無法在本世紀中葉實現國際溫室氣體減排目標。
“世界資源研究智庫”(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 thinktank)的研究員克莉亞·舒默(Clea Schumer)表示:“毫無疑問,我們在很大程度上正在做正確的事情,但只是行動不夠迅速。我們系列報告中連續(xù)第五份報告的評估結果中最令人擔憂的發(fā)現是,淘汰煤炭的努力嚴重偏離了軌道?!?/span>
她解釋道:“問題在于,依賴化石燃料的電力系統會產生巨大的連鎖反應和后續(xù)影響……這一點再明確不過了。如果煤炭使用繼續(xù)打破紀錄,我們將無法將升溫限制在1.5°C以內。”
在2021年格拉斯哥氣候峰會(COP26 climate summit)上,各國政府同意“逐步減少”煤炭的使用。盡管在最后一刻將措辭從“淘汰”(phase-out)改為“逐步減少”(phase-down),但與會的政府代表仍明確承諾將減少對煤炭的依賴。雖然許多環(huán)保人士對弱化措辭的決定感到失望,但大多數人仍然認為這標志著煤炭時代的終結。
當時,國際能源署(IEA)執(zhí)行主任法提赫·比羅爾(Fatih Birol)表示,為將全球升溫控制在1.5°C以內,現有8500座燃煤電廠中超過40%需要在本十年結束前關閉,且不得再新建任何燃煤電廠。
比羅爾進一步指出:“我非常希望發(fā)達經濟體能發(fā)揮帶頭作用,為新興經濟體國家樹立榜樣。如果他們不這么做,如果不為新興世界做出表率,就不要指望新興世界會這么做。”
然而,各國對煤炭使用的看法存在顯著差異。
盡管印度承諾在未來幾十年內減少溫室氣體排放,但印度仍將煤炭視為支持國家經濟增長所需工業(yè)擴張的主要貢獻者。印度總理納倫德拉·莫迪(Narendra Modi)今年早些時候慶祝該國煤炭產量突破10億噸。
與此同時,美國總統唐納德·特朗普(Donald Trump)在今年撤回了拜登政府的氣候努力,轉而宣布支持煤炭及其它化石燃料。
未能以滿足國際氣候承諾所需的速度減少煤炭消費,這表明需要在今年巴西舉行的COP30聯合國氣候峰會上進一步加強逐步減少煤炭使用的承諾。
此外,必須付出更多努力,支持新興經濟體向綠色轉型,同時不損害其依賴化石燃料使用的經濟增長。
關鍵詞:
相關資訊